返回

【深度解读】《绿色铸造企业评价规则》:从标准到实践,打造零碳竞争力

内蒙古龙马重工集团有限公司
 2025年03月26日 17:30 内蒙古
图片


【深度解读】

《绿色铸造企业评价规则》

从标准到实践 打造零碳竞争力


图片

在“双碳”目标倒逼下,铸造行业正经历一场从“黑色制造”到“绿色智造”的深刻变革。中国铸造协会发布的《绿色铸造企业评价规则》(T/CFA 030801-1-2016),不仅是一套评分体系,更是企业转型的“导航图”。本文将从标准细节、落地难点、标杆案例三方面深入解析,为企业提供可操作的转型指南。

01#




标准全拆解:

1000分背后的“硬核逻辑”

图片

1.企业规模(60分)

门槛与实力的双重考验

产能与产值:以工信部《铸造行业准入条件》中的限值A、B为基准,一级企业需达到6倍以上(如某地准入限值为年产量1万吨,一级企业需≥6万吨)。

隐藏价值:规模指标实则是对企业资源整合能力的考核,高产能需匹配绿色技术,避免“大而不优”。

2.技术经济(100分)

效率与质量的生死线

废品率:一级企业铸钢件废品率需≤5%,而传统企业普遍在8%-12%。以年产10万吨企业为例,达标可减少3000吨废料,直接节省成本超千万元。

工艺出品率:铸钢件≥85%(一级),需通过模拟铸造优化浇冒口设计,减少金属液浪费。

关键数据:全员劳动生产率(吨/人·年)反映自动化水平,一级企业要求灰铸铁件≥150吨/人,远超行业平均80吨。

3.生产工艺与设备(200分)

绿色技术的“竞技场”

核心工艺:

旧砂再生率≥95%(树脂砂):传统填埋成本约200元/吨,再生成本仅50元/吨,年处理1万吨砂可省150万元。

机器人清理:采用自动化抛丸设备,效率提升3倍,粉尘暴露风险降低90%。

淘汰清单:明令禁止冲天炉熔炼、手工造型等6类工艺,企业需优先改造高污染工序。

4.能源资源利用(170分)

每一度电都不能浪费

吨铸件能耗:一级企业铸铁件综合能耗需≤400kgce/t(标准煤),传统企业普遍在600kgce以上。

降耗路径:余热回收(如利用熔炼炉废气预热原料)、变频电机改造(节电20%-30%)。

水资源循环:冷却水重复利用率≥98%,需配套闭式冷却塔+膜处理技术,节水成本立竿见影。

5.污染物排放(190分)

环保合规的“高压线”

大气排放:颗粒物、SO₂等限值为国标的60%(一级),需配备布袋除尘+脱硫设备,初始投资约500万元,但可避免千万级环保罚款。

噪声控制:厂界噪声≤55dB(昼间),需对空压机、抛丸机加装隔音罩,成本约10万元/台。

6.职业健康(160分)

从“人海战术”到“安全堡垒”

粉尘浓度:作业区≤4mg/m³(一级),传统车间常超10mg/m³。

解决方案:封闭式输送系统+局部除尘,设备投入约80万元,但职业病赔偿成本可降低70%。

应急预案:需每年演练火灾、泄漏等场景,配备应急物资库(如防毒面具、中和剂),单次投入约20万元。

7.现代管理(120分)

数字化驱动的“软实力”

MES系统:实现生产排程、能耗监控、质量追溯一体化,某企业上线后生产效率提升25%。

绿色供应链:要求供应商提供环保材料证明,如树脂砂的游离甲醛含量≤0.1%。


02#




落地难点与破解之道

图片

难点1:技术改造资金压力大

破解策略:

申请绿色制造专项补助(最高3000万元);

采用合同能源管理(ESCO),由第三方投资改造,企业以节能收益分成偿还。


难点2:跨部门协同难

案例参考:某车企铸造厂成立“绿色转型委员会”,由总经理牵头,生产、环保、财务部门每日对接进度,6个月完成旧砂再生线改造。


难点3:数据采集与合规证明

工具推荐:

安装智能电表、水表,实时上传至政府监管平台;

委托第三方机构(如SGS)出具环境监测报告,增强数据可信度。


03#




标杆案例:

绿色铸造的“中国样本”


图片

案例1:山东xx铸锻有限公司

成果:获评“一级绿色铸造示范企业”,吨铸件能耗降至380kgce。

核心措施:

引入德国HWS静压造型线,减少砂处理能耗40%;

建成余热发电系统,年供电量达1200万度;

旧砂再生率98%,年节省新砂采购费用800万元。

案例2:广西xx有限公司

创新点:将废砂加工成透水砖,附加值是填埋成本的10倍;

政策红利:享受资源综合利用增值税即征即退50%,年退税超200万元。

04#




企业行动路线图

自评诊断:

对照标准逐项打分,锁定短板(如能耗、旧砂再生)。

制定方案:

优先改造高权重指标(如污染物排放、能源利用)。

申请认证:

准备近3年数据,通过中铸协官网提交材料。

持续改进:

每年复核指标,纳入企业KPI考核体系。



结语:绿色不是成本,而是新的利润池

《绿色铸造企业评价规则》的深层价值,在于将环保压力转化为创新动力。那些率先达标的企业,正在用更低能耗、更高溢价的产品,抢占全球产业链的“绿色席位”。


图片